踏著遊聖徐霞客足跡遊中國

 徐霞客在55歲遊歷到中國和緬甸邊界的騰,記載令他印象深刻的溫泉,他稱溫泉為「滾鍋」,並稱騰是「第一城」,騰市內還有一尊紀念徐霞客的雕像。

 徐霞客對雲貴高原的喀斯石灰岩地形很感興趣,他兩度到雲貴邊界的羅平,記錄不少所見所聞。

 

中國何其大,那麼多的景點,有的在山之巔、水之湄,當初是怎麼發現的?這就不能不佩服徐霞客了。當年他靠著雙腿和簡單工具,探訪中國許多陌生的角落,為後人留下精采的旅遊景點。

徐霞客,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但只要告訴你: 中國第一大瀑布──貴州黃果樹瀑布是他發現的,也是第一個提出長江源頭是金沙江的人、第一個記錄緬甸雲南邊境騰火山的人這些紀錄都有個共同名字,就叫徐霞客,這下你應該很佩服這個人吧。

明朝末年,對邊疆認知還處於蠻夷觀念的年代,徐霞客以一布衣,靠著雙腿和簡單的工具,探訪過中國許多陌生的角落,為後人留下精采的「徐霞客遊記」。

今年是徐霞客出遊400周年,中國準備慶祝這位大地理學家的成就,還特地給了他全新封號,叫「遊聖」。 玩可以玩出聖名,徐霞客算是古今第一人。

江蘇太湖是徐霞客第一次離家出遊的地點,那年他22歲,剛討老婆。只帶著簡單行李和隨從,就出遊了。徐霞客在初春遊太湖,感受的是太湖的波光粼粼和山清水秀,對初出茅廬的他來說,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妙。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從此立下周遊中國、考察神州地理的志業。

徐霞客兩度上黃山,留下許多稱讚黃山的詩詞,最膾炙人口的就是讚頌黃山「薄海內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如此絕妙好辭,若非豁達如徐霞客,絕難成辭

西元16189月,徐霞客二度遊黃山,當時沒有纜車可上山,他在前山徘徊,走到文殊院,已是中午,仰望天都峰,廟中和尚告訴他:「天都雖近卻無路,蓮花可登卻路遙。」老和尚建議徐霞客,在文殊院望望天都就好了,等第二天一早再登蓮花峰;徐霞客不聽,執意登天都,他就像蛇一樣,攀爬在亂石間,施展壁虎功,和今天流行的攀岩沒兩樣,好不容易到達山頂,時近黃昏,稍作休息後即趕緊下山。

他在遊記中自稱,下山是腳向前,手伸向後,以屁股著地的方式「滑滾」下山;一代大地理學家,在沒有路的情況下,就是這樣遊黃山的。徐霞客的這番歷險,讓他寫下「因念黃山當生平奇,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茲遊快且愧矣!」這段感受也成為後來登黃山者的順口溜──不上天都峰,遊山一場空」。徐霞客可說是有紀錄可循第一個攀登天都峰的人。

徐霞客生前到過兩次羅平,對此地情有獨鍾,兩次都寫下羅平遊記;可惜第一次的遊記,因入住的客棧失火,文稿付之祝融。第二次再來,一住就是七天,走訪羅平不少地方,包括九龍瀑布。徐霞客是第一位有系統介紹雲貴高原的旅行家兼地理學家。羅平是中國著名的賞油菜花地點,也是多依族聚居地,每年農曆年至元宵節,羅平壩子開滿油菜花,奇景甲天下。黃果樹瀑布攀火把深入洞穴

徐霞客也是第一位記載黃果樹瀑布的地理學家,52歲出遊,深入貴州苗族聚居地,對貴州喀斯特地型的考察和紀錄,真是前無古人。他在雲貴一帶探查的石灰岩洞有270個之多,黃果樹瀑布僅是其中之一,且都記錄有洞穴深度、高度等數據;絕大部分洞穴,他都舉著火把進入考察過。

徐霞客故居遊

徐霞客生於江蘇省江陰縣馬鎮南暘岐,此地建有一座紀念館,開放遊客參觀。分為兩部分,一是徐霞客故居,內有老宅「崇雅堂」,介紹徐霞客生平事蹟,入口處有口古井,據說是徐霞客生前親手挖掘,內堂有一株羅漢松,已有400多年歷史,據稱是徐霞客親手所植。

另一部分是紀念館對面的「仰聖園」,是家鄉民眾為表達對徐霞客的敬仰所建,江南園林的主體建築;徐霞客為母親所建的「晴山堂」,就在園林深處,而晴山堂後方竹林中,就是一代奇人徐霞客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