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別壞了孩子的學習胃口---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考100分

別壞了孩子的學習胃口---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考100分
 
文/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一位國文老師告訴我,考相反詞時,她出了一題「精益求精」,她心中的答案是「每況愈下」,想不到有個學生答「適可而止」。她覺得很奇怪,便把學生找來問。這學生恨恨的說她母親每天要她「精益求精」,她已經每科九十分了,還被逼去補習。她認為凡事應該「適可而止」,所以就寫了這個答案。我想起我孩子小時候也曾經跟我說:「假如我用50%的時間讀會了課本的80%,為什麼我還要用50%的時間去背剩餘的20%呢?」。

從閱讀中廣泛求知勝過上補習班

知識其實是相通的,應該鼓勵孩子去廣讀而不是上補習班去精益求精考一百分。當別的書印證了課本所說的東西時,那個印象才是更深刻,記憶才會更長久。台灣的補習班那麼興盛,父母跟社會的錯誤觀念是背後的推手。有父母每天早、中、晚給十個月大的嬰兒看數字和圖形卡片,更有父母把3歲半的孩子送去學功文數學,最近報上甚至還有為了潛能開發,花30萬送孩子去吞火的事,這都是完全不必須要的,孩子長大了,成熟了,學起來輕鬆愉快,先跑不見得先贏,中間牽涉智慧的開竅。

考試考得好並不一定出人頭地

很多父母認為現在沒考進好學校,以後怎麼會出人頭地?其實這中間並沒有因果關係,難道好學校的學生都有出人頭地嗎?學校並不是受教育唯一的地方,最近有一本《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遠流)就是最好的例子,作者不是好學生也成就了大事業。
天下雜誌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出了學校以後,所用到的知識只有24%,其餘76%在社會上是用不到的,修辭學的排比、映襯、遞進複句、目的複句、承接複句、轉折複句,一般人什麼時候有用到它?如果用不到,為何要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去學還要考他,這不是給補習班製造機會嗎?又如我們小時候算數要考「雞兔同籠」、「火車追趕」等問題,它明明是代數問題,卻叫我們在小學五年級用算數去解代數,過難的題目使很多人終身害怕數學。為什麼要教小孩子那麼多深奧、用不到的東西?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越孩子能力就是壓力,人遇到壓力會逃避,這是動物的本性,天天生活在壓力下,我們怎麼能期待孩子會快快樂樂的去上學呢?

別在孩子開竅前填塞太多東西

許多家長生氣孩子做功課拖拖拉拉,他們沒想過,假如題目都不會做,當然會拖拉。如果上課被限定坐在椅子上不准動,聽不懂的孩子當然會去東張西望或做白日夢了。我們大人沒有反省為什麼需要在孩子智力沒有開竅前教他那麼多的東西,反而責怪孩子學不好。學習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這是句廣告詞,我們的學習並非賽跑,先到先贏;學習是馬拉松,終身「肯」學習才是贏。新知不斷湧出,絕非十二年國教所教的就夠應付一輩子生存競爭所需,現在孩子普遍對學習沒有興趣,童年時上太多補習班是原因之一。
《侏羅紀公園》的作者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說的好:「恐嚇是最卑鄙的歛財方式」,許多補習班恐嚇父母「如果小學不補習,國中會銜接不上」,這是不對的,十幾年前我們曾在嘉義一所偏鄉小學推閱讀,當時什麼書都沒有,只能每一年級買一套百科全書,由淺入深交換看,讓他們在讀完六年小學時,看完三套不同出版社出的百科全書。結果進了國中以後,這些孩子寫信給我說:「國中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難,老師講的他們都懂。」可見只要背景知識夠廣,國中沒有補習也跟得上。

讓孩子有機會發現不同的世界

當一個考試必須要滿分才能進理想學校,連錯一題的空間都沒有時,這題目是沒有區辨力的,它不是在考學生的程度而是在考細心。不准學生犯錯是個很錯誤的觀念,沒有犯錯就沒有創意出來,當每個人都走同一條路時,怎麼可能去發現外面還有其他的路可走?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待,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是小時候考一百分並不擔保以後的成功,有時反而使他厭惡學習。成功的人不見得是功課好的,但是都是有毅力、有創造力、有領導能力,更是有遠見的人。二十一世紀的父母應該要跳脫傳統的窠臼,人生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一百分,不要逼孩子去補習,不要在年幼時就把學習的胃口破壞了。

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對的,但是要適可而止。西諺說得好:「父母的態度會決定孩子的命運」,請不要迷信眼前的一百分而使孩子離開學校後,永遠不再學習。
文章引用處:http://www.hsin-yi.org.tw/preschool/

 

== 海外雜誌訂閱代理, 數位學習, 美學創意整合及累積運用==
電話行銷部-北一所

于璦玲
電話:(02)6628-6818
專線:(02)6628-7750
傳真:(02)6628-8589
行動電話:0925-173-073
E-mail:amy@fmp.com.tw
地址:23145 台北縣新店市寶興路45巷1號二樓